阿里何以为进?

来源/有数DataVision


【资料图】

撰文/李天骄

2月23日晚,阿里公布了其财年第三季报(时间跨度为2022年10-12月)。一句话总结:

在这个季度前半截尚未放开、后半截感染高峰,叠加直播电商的冲击,三重影响下,业绩还是有很多超预期的地方。

过去一年,降本增效是中国乃至全球互联网公司的主基调,在这个大背景下,本季度阿里收入达到2478亿元,同比增长2%,净利润达457亿元,大幅超出市场预期的340亿元,当然里面有商誉减值减少的因素。

除反馈12月季度业绩的财报数据外,对于经济逐渐回暖后公司的发展策略,CEO张勇电话会上做了回应,他表示阿里将坚定消费、云计算、全球化三大战略主赛道,追求技术进步、商业进步和客户价值创造,用技术让不可能变成可能,用商业让可能变成确定性。

春天已至,当互联网行业回归发展周期、以及在面临生成式AI等新技术突破窗口,阿里将如何更“进”一步?

01

冲不倒的淘系电商

中国电商行业从高速增长已走向了存量市场,格局日益稳固。尽管拼多多和京东的补贴有增无减,以抖快为首的直播电商GMV总量从2019年的2000亿激增至2022年的2.3万亿,但始终没改变淘系电商“基本盘”的底色。

在这之前,资本市场对阿里关注最多的地方,无疑是集中在各种冲击下,电商业务能否站稳脚跟,尤其是在双十一的关键节点。

复盘过去的四季度的财务指标,淘宝依旧是双11成交量的主阵地,京东、拼多多位居第二、三位。纵向对比往年,淘系电商并没有太大的业绩波动,直播电商虽然来势汹汹,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消费者购物的典型习惯。短视频电商开始做货架生意,就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。

此外,在直播电商这个单独门类,点淘(淘宝直播)的GMV也位居第二,顶流主播之于直播电商的重要性依然明显,典型的例子是李佳琪双十一首日,预售额超过了106亿。

阿里GMV下滑也有来自宏观因素的波动,一方面,这个财务周期经历了国内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,这导致财季内近半时间,电商物流依旧受影响。另一方面,随着防控措施调整,居民主要消费集中于药品等治疗需求,淘系电商以服饰等可选消费为主的平台相对复苏较慢。

随着供应链打通,居民消费逐渐恢复,电商市场或将在2023年迎来发展周期。张勇在财报分析师电话会上也分享了淘系电商的下一步策略,包括加强用户粘性和时长、提升商品性价比、通过组织本地供给和履约加强必需品渗透等。

其实这些策略背后还是会回归到去年8月张勇提出的发展方向:“钱包份额”,也就是单用户消费额上。

何为钱包份额?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消费者一个月花100块钱购物,其中有多少是在淘系电商花掉的。这本质上是一个复购率和客单价的游戏。

从客单价来看,截至2022年末,1.24亿消费者在淘宝天猫的年度人均消费超过10000元,跨年活跃率约98%,连续多个季度保持高留存率。尽管各家电商平台的存量规模相差不大,但从“存量用户质量”这个角度看,阿里的基本盘可能很难被动摇。

02

阿里云,从技术到服务

过去几年,阿里云已经成为了整个阿里日益重要的增长来源,在这一期的财报中,阿里云计算业务收入201.8亿元。

增速下滑的原因其实并不难推测,在国内,云服务的主要客户依然是互联网公司,但由于互联网产业整体的收缩,必然也会影响市场主体在IT基建上的预算。但好的一点是,这一轮互联网的收缩周期显然已经熬过了底部,毕竟从各家公司已经发布的财报来看,绝大多数都已经完成了降本增效。

另一方面,虽然互联网企业上云渗透较为充分,但政企及传统行业正在接棒成为云业务的主力客户,反映在阿里的财报中,非互联网公司贡献了53%的云服务收入,金融服务、汽车、教育等行业增长显著。

云业务在阿里内部一直被寄予厚望,去年年末,逍遥子连发两封内部信,直言“客户第一的价值观,从来都不是高高挂在公司墙上的标语”,并宣布亲自下场挂帅,接管阿里云业务。

作为国内云业务的第一批开拓者,阿里云从2009年诞生起,经历了三个重要节点:从0到1的技术冷启动,从技术到业务的转型并实现造血,以及依托产业互联网成为重要的收入来源。

根据IDC的数据,中国IT支出占GDP的比重是1%,美国是5%。云计算在IT支出15%的占比,也落后于美国的21%,这意味着云服务在国内依然有很大的渗透空间。

一个可以对比的对象是亚马逊——其AWS云业务已经做到了全球第一,也是公司的第二大来源。随着后续宏观环境的修复,以及国内企业IT预算的回升,阿里云在2023年重新回到增长轨道,并不是小概率事件。

在财报会议中,阿里CEO张勇也指出,阿里正在寻求“抓住市场机会”,通过其云部门为生成人工智能应用程序提供所需的计算能力。正如逍遥子所说,无论此前热门的VR还是ChatGPT(生成式AI),都会带来对算力的巨大的需求,且可能是一个几何基数的增长。这个蛋糕最终肯定会流到阿里云。毕竟阿里云此前已经建立了广泛的IaaS和PaaS产品,和基于大数据平台的预训练模型,踩对了国际技术发展的大趋势。

很少有人知道,阿里是全球唯一一个将核心业务全部搬上云服务的高科技公司,这一点连亚马逊和微软都没有完全做到。

03

全球市场的影响力

海外业务是阿里财报中另一个超预期的指标。财务周期内,阿里的国际商业收入为195亿元,同比增长18%,其中土耳其电商Trendyol强劲增长,带动了国际零售业务整体订单量同比增长3%,收入增长26%。

去年初,蒋凡开始带队海外业务,从财报来看,海外业务成功扭转了此前的颓势,重新回到了高增长区间。

在国内电商平台中,阿里对海外市场的布局相对比较早,通过投资和并购囊括了Lazada、速卖通、Trendyol及Daraz等产业链环节。在海外市场,阿里的策略是将平台的运营尽可能本地化,同时通过菜鸟的全球端到端的物流网络能力,支持海外业务的供应链建设。

阿里巴巴财报显示,本季度由菜鸟运营的海外分拣中心总数增至15个。而去年12月在西班牙上线的新电商平台Miravia,就是由原速卖通的欧洲团队部分员工以及Lazada本地化营、技术和产品团队融合而成。

Shopee在利用本土化成功突围Lazada后,一直牢牢占据着东南亚第一的宝座。本次财报电话会中张勇提到,会在Lazada所在的东南亚市场坚定投入。

而从阿里云的各项指标看,阿里云基础设施目前已面向全球四大洲,开服运营28个公共云地域、86个可用区;在全球共有上百个云数据中心;全球CDN节点超过2800个。2022年,阿里云在海外累积新增6座数据中心。过去三年,阿里云在海外市场营收增长超10倍。

Gartner的报告显示,阿里云IaaS的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三,并在亚太市场排名第一。

尽管阿里的基本盘是电商业务,但阿里并非一家典型的电商平台。

在财务指标之外,阿里最值得关注的地方其实是其技术能力的“厚度”。无论是菜鸟在物流领域多年的积累,还是阿里云作为“技术底座”扮演的角色,阿里的核心竞争力始终是其多元的技术能力而非单纯的规模。在完成与之对应的组织架构调整后,这种技术厚度的优势会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逐渐显露。

仍以生成式AI为例,张勇认为“最重要不是对话式的机器人,而是融合到自己的业务场景上”。对于阿里的电商业务,无论是用户侧的消费体验,还是商家侧的广告效率提升,AI都能发挥巨大作用来提升效率。放在本地生活领域同样如此,AI能将用户需求在时间、地点达到供给和履约能力的高效率匹配、调度,这可能将是一个全新的商业能力。

在一个规模逐渐触顶的存量市场,以技术为核心的综合能力一定会越来越重要。

关键词: 阿里巴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