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看点丨大涨131.7%,正在被资本重构的美业地图
来源/未来迹
(相关资料图)
撰文/向婷婷
美妆行业的投融资在经历了第二季度的低迷之后,2022年第三季度逐渐回暖。
根据《未来迹Future Beauty》的不完全统计,2022年第三季度,美妆行业共计发生32起融资,尽管其中21起未披露融资金额,但第三季度融资总金额仍然达到了28.5亿元人民币,相比第二季度增长了约131.7%。
与上季度相比,三季度投资项目的数量虽减少了6起,但投资总额却增加了近8亿元人民币。如果去掉名创优品IPO融资和综合性跨境电商SaaS服务商店小秘的融资案例,第三季度单笔融资金额增加至1.87亿元。
以上数据显示,2022年第三季度美妆行业的融资总额、单笔投资额均大幅上涨,回暖趋势明显。
01
美妆赛道仍被看好,背后团队是资本关注重点
和初(深圳)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长胡世明认为:一方面,面对相对年轻的消费群体,一些国内的创业项目更懂市场以及消费者需求。另一方面,从项目成长性的角度来说,重点在战略和营销板块。国内的一些团队由于对市场、对消费者的理解更深刻,所以新项目起势的可能性也较大。
此外,从宏观上来看,国家政策层面也在不断释放一些利好的消息与倾向。“总体来说,这个方向肯定没问题的。”
当然由此带来的挑战则是,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介入美妆行业。
据《2021全国化妆品产业区域研究报告》显示,截止2021年12月,全国的化妆品生产企业达到5700余家。到2022年7月,全国化妆品持证生产企业已经达到6297家。7个月时间,总数增加了597家。
这时候,对资本来说,所有的投资开始回归原点——看团队的能力。
“美妆相对来说是一个大众产品供给过剩的领域,这个时候对背后操盘团队的要求就挺高。所以我觉得拿到融资的这些项目实际上代表着对整体团队的认同。”
胡世明表示,从资本的角度来说,在大的赛道没有问题的情况下,只要遇到相对比较有希望的团队,这种投资(成功)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。
02
欧莱雅、资生堂领投,细分市场与合成生物赛道受追捧
第三季度的融资案例中,处于产业链中间位置的各类服务商仍然是“吃香户”。据统计,2022年第三季度共有10个中间服务商获得融资,包括品牌代运营商、美妆社交平台、跨境电商等多个类目。
其中,兰蔻、上海家化、花皙蔻、达尔肤的代运营商POOK璞康,在9月拿下2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;跨境电商一站式SaaS服务商店小秘,于8月完成1.1亿美元D轮融资,距离其3月的C轮融资不到半年。
除了中间商的持续火热,第三季度的美妆融资也有新看点。
首先,中国嗅觉经济崛起,“香水效应”正在取代“口红效应”。
自疫情以来,戴口罩使消费者对口红的需求大大降低,而“不被遮挡的香水”成为美妆消费的“新贵”。
艾媒咨询发布的《2022-2023年中国嗅觉经济发展趋势与商业机会研究报告》显示,2021年中国香水香氛市场规模达136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24.8%,预计2025年将达300亿元人民币,这一数字是全球市场增速的3倍。
中国“嗅觉经济”发展势头迅猛,也引来了资本的高度关注。2022年第三季度国内有两个香水香氛品牌获得融资,中国本土香氛香薰品牌节气盒子、中国本土高端香水香氛品牌“闻献DOCUMENTS”先后获得融资。
值得一提的是,闻献DOCUMENTS本轮融资的投资方,是欧莱雅中国旗下的上海美次方投资有限公司。另外,成立仅2年的闻献,在今年1月份刚刚完成了来自众麟资本的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。
对此,某机构投资人向《未来迹Future Beauty》表示,目前比较综合的赛道基本上已经被投完了,而在产业链下游,资本都在寻找新的亮点和新的热点,“目前看来,市场对气味经济的需求度可能会更高。”
此外,资生堂领投创健医疗,合成生物学成为资本宠儿。
8月,资生堂中国独家出资的资悦基金完成相关监管备案,其首笔投资给了江苏创健医疗,总投资金额接近2亿元。据了解,创健医疗以合成生物学及其关键技术为核心,聚焦于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材料的研究开发。
除了被资生堂看上的“创建医疗”,9月份,合成生物学企业百葵锐生物也完成了数千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。今年以来,已经有微元合成、中科欣扬、蓝晶微生物、柯泰亚生物等10余家涉足美妆产业的合成生物公司获得机构融资。此外,华熙生物、贝泰妮、珀莱雅、巨子生物等国内头部美妆上市公司也纷纷下手投注。
“在投资时,资本会基于两个因素,来判断项目的阶段性成长以及长期的回报。”胡世明介绍道,“一是整体判断长期的发展趋势是否会向好,二是判断短期的项目在资本加注之后,对项目赋能与推动的可能性。”
当前,中国美妆消费市场的规模已居全球第一且持续保持增长。合成生物学等热门市场呈现出来的潜力与机会,依然是资本市场追逐的焦点。多位业内人士认为,合成生物赛道或将成为国货美妆与外资品牌竞争的“新的突围点”。
03
大势所趋:资本向上游延申,独有原料和技术持续高热
通过第三季度的融资情况可以发现,资金涌向上游研发端的趋势仍然持续。
在第三季度的融资案例中,已公开的、在上游研发端的投资占比近1/3。除了上文提到的百葵锐生物、创健医疗两个合成生物学企业,植物提取物研发商莱茵生物、专注中草药成分的英格生物、皮肤学级护肤品研发与生产商禾零医药、可溶性微针技术研究公司天时维等共9个科研企业获得资本的青睐。
“很多新锐国产美妆品牌在有流量和渠道红利的时候做起来了。于是在品牌化运营的整个过程中,很多资本基于这些品牌的销量增长,对品牌做了一些投资,但这些投资目前来看,跑出来的案例不多。”
这也导致近两年,资本开始从对下游品牌端的投资向上游研发端转移。
“单独投资美妆品牌的逻辑,正在受到投资圈的质疑。品牌本身的市场费用往往很多,花掉了大部分的投资,但市场费用一旦投放的策略出现问题,其中的浪费是很严重的。”磐缔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创始人屈红林解释道,通过给品牌投资市场费用,然后让品牌跑到市场头部,获得相对垄断地位,从而获取超额利润,拿到好的投资回报,这个逻辑现在看来其实已经很难实现。
另一投资公司的经理也向《未来迹Future Beauty》表示,此前有一些通过“买流量”的方式做起来的公司,在二季度各方面的表现也不是很好。随着流量成本持续升高,竞争越来越激烈等各方面因素,导致单纯靠流量营销突围越来越难,所以大家都开始往上游延伸,希望能获得核心技术,从而在市场上形成降维打击,以赢得最终的胜利。
产业逻辑正在成为投资思考的一个重要方面。在产业逻辑的指导下,资方首先考虑的是在这个产业生态中,被投方的价值是什么?当投资方的产业逻辑上升的时候,就会去投产业的稀缺资源。
“目前的稀缺资源就是在更靠近研发独有原料、独有的供应技术,包括供应链技术。未来的美妆产业会和美容产业完全打通,所以未来真正大的投资也会是在争夺技术、原料这一块。此外,基于我国企业和跨国公司展开的资源争夺层面,未来的投资方向肯定也是往上游走。”屈红林补充道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投研发和原料端的公司正在成为当前的一个大趋势。资本们正在围绕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司不断布局,“医美+日用美容保养品+功能性食品”的结构,正在构建起新的美业地图。
关键词: